YA-HUEI CHI 紀雅卉
  • Welcome
  • About
  • Blog (中文文章)
    • 親子關係
    • 自我成長
    • 戲劇治療
    • 生命故事
    • 心理工具箱
    • COVID-19 心理防疫
  • Workshop
    • Upcoming events
    • Past events
    • Presentations
  • FAQs
  • In the News
  • Reviews
  • Contact

COVID-19
​心理防疫

你是太陽能板還是充電版呢?

4/9/2020

1 Comment

 
Picture
你覺得這圖有切中你的心裡話嗎?

前天朋友在FB 上貼了這圖,下一秒,另個朋友就把我標註在圖的右方。我大笑,想著朋友真的懂我。
 
在這波居家避疫的新生活裡,個性偏內向的我幸運地很快在混亂中找到新的生活規律,享受著我的個人世界,在工作以外,雀躍地多了終於可以看書,寫作與進修的時間。
 
相反的,如果從居家避疫開始,你就覺得在家裡老待不住,你的伴侶,家人們適應得很好,卻不懂你為什麼一整天抱怨,甚至覺得你小題大作,或是無法承受壓力。其實,很可能只是因為你是個性很外向的人。 
 
心理治療師 Marti Laney 在 The Introvert Advantage一書中提到過: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『外向者就像是燈塔,將他們的光茫射向四方;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內向者則是像燈籠,在自己的內部發光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一個是太陽能板,一個是充電電板。』
 

在這個居家避疫的期間,比起充電板,太陽能板充電的困難度的確提高不少。

外向與內向也不是絕對的二元化,而是在這個性格的光譜中比較偏向其中一方。也就是說,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外向跟內向的部分。對於偏外向的人,在這段時間,很重要的是要如何在創意中找到另類的陽光,跟嘗試使用不熟悉的充電版。
 
除了上週寫的 『居家避疫,如何在家好好工作』外,也分享跟我身邊偏外向的朋友與個案們覺得有用的方法:
 
(1) 辨識:
辨識你與同一個屋簷下的人充電的方式是否大不同,練習對彼此充電方式的尊重與接納。相信我,這真的很重要!不然等疫情控制下來,你跟家人/伴侶的關係就要失去控制了。
 
(2) 刺激感/投入感:
外向者比起內向者在生活上需要較多的外在刺激,喜歡跟人群互動是其中一個方法,另外的方法可以去找一些你一直想做卻沒時間作的project, 為生活帶來刺激與投入感。若想提高動力,也可以找些跟你有同樣興趣的朋友一起進行project,定期找時間打電話分享進度。
 
(3) 連結:
發揮你的創意,找到另類你與人之間社交連結的方式,除了上一篇文章提到的online happy hour/group board game 之外, 也可以在日常生活裡加入社交的量,比方說:
 
Office lunch:
以前在公司裡上班,每天都期待著中午跟同事出去吃午餐的時間嗎?那就繼續這個儀式吧,跟你合得來的三五同事,約好中午各在各家一起上線吃飯。
 
Online mate:
跟朋友約好一起上線做些日常活動,比方說做運動或作手工。
 
有個學生跟我分享,自從遠距教學後,外向的她變得很焦慮煩躁,即使網路上課,同學們也大多都是關著攝影機,一整天下來,她都覺得沒有“人味”了,變得一點動力都沒有。跟朋友打電話聊天,因為生活上沒什麼事情發生,一下就沒有話題可以聊了 。於是她最近開始跟好朋友約好每天一起寫兩小時的功課 ,兩人在螢幕的兩邊各做各的功課,有時抬頭聊天打屁,就好像另外一個人也在房裡一樣,一下子“人味”就回來了。
 
(4) 出走
居家避疫還是可以出去散步,對於外向者,也許同樣的環境對你來說太無聊,你可以到住家附近你比較不熟的街道,或開車到稍遠的地方去散個步。 如果擔心感染的話,不下車也行,讓不同的風景為你帶來一些不同的視覺回饋。
(當然,請避免到觀光勝地或是人潮眾多的地方。)
      
(5) 課題
既然這段特殊時期,有許多發生的一切不是你可以改變與控制的,與其不斷地抗拒,不如來感受這波疫情所為你帶來的生命課題是什麼吧! 讓覺知回到身體裡,感受身體的反應,也許是很緊繃的胸腔,或是不斷抖動的雙腳,然後去感受身體所帶來的情緒,是慌張,焦慮,無助,失落,憤怒?找一張紙,一隻好寫的筆,給自己10分鐘的時間作自由書寫,讓這些感受與想法藉由書寫的文字流到紙上,然後最後再問問自己,我要學習的課題是什麼。每天10分鐘,等到解疫的時候,你會發現你又多認識了自己一些。
 
幾個小方法,希望平常都是靠太陽充電的你,也能找到不同的充電方式!

你是偏外向的人嗎?
你覺得上面哪些方法對你來說最有效呢?
你知道什麼其他好撇步呢?
在下面提出來讓大家一起來激盪創意吧!
1 Comment
nuit du modèle vivant link
6/22/2023 07:47:01 pm

Thank you for beinng you

Reply



Leave a Reply.

    Author

    ​YaHuei Chi 紀雅卉
    M.A, LMFT, RDT  

    目前定居於加州灣區的心理師,也是戲劇治療師。
    於 SF BAY AREA (南灣與舊金山)提供個人心理諮商,積極推廣華人心理健康與自我成長。

    深信療癒是一種美學,
    ​每個在生命中的困難都是看見不同曙光的機會。

    Archives

    April 2020
    March 2020

    Categories

    All

    RSS Feed

Encounter Here

​​YaHuei Chi,  MA, RDT, LMFT ​
© COPYRIGHT Ya-Huei Chi. ALL RIGHTS RESERVED.
  • Welcome
  • About
  • Blog (中文文章)
    • 親子關係
    • 自我成長
    • 戲劇治療
    • 生命故事
    • 心理工具箱
    • COVID-19 心理防疫
  • Workshop
    • Upcoming events
    • Past events
    • Presentations
  • FAQs
  • In the News
  • Reviews
  • Contact